在东方经济论坛,感受“中俄合作”新风向(2)
在符拉迪沃斯托克,笔者实地调研多个中企投资和参建的项目。在场的企业人士表示,中企在俄投资与商务合作进入加速增长期,且从“风险中方自担”模式转型到“风险双方共担”模式,俄方愿意在政商环境改善、汇率风险上主动承担,这些都是不错的信号。
俄罗斯远东开发,长期以来都滞后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迫切要求。西方制裁下的俄罗斯在2022年终于有了久违的紧迫感。“我们承认,过去一些俄罗斯官员过于官僚主义,但现在,如果再不加快俄中合作的话,那么这些官员就是叛徒,就是怠工者。”俄中经贸合作中心董事长萨纳科伊夫在论坛中公开疾呼。他还说,“过去是苏联老大哥帮助中国。现在,中国在经济上是大哥,当然应该帮俄罗斯”。
【环球时报综合报道】从2015年举办的第一届东方经济论坛开始,外界就将该论坛视为观察俄罗斯经济发展及国际合作的“窗口”。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东方经济论坛,更是有特殊的背景: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威胁经济发展,俄乌冲突已持续200多天,西方不断加码的制裁,让俄罗斯经济面临挑战。本次论坛,有来自60个国家5900名代表出席,其中中国代表团最大,参会205人,占外国参会者30%。笔者在本届论坛上,被问及最多的就是中国对投资开发俄罗斯的意愿。自俄乌冲突以来,西方制裁会波及在俄经营的中国企业吗?扎根在俄罗斯的华商如何看待制裁?未来他们会做哪些新准备?笔者自9月初用两周时间调研访问莫斯科、符拉迪沃斯托克、圣彼得堡等地,与多位国企负责人及当地侨领华商交流,得出一些惊喜却也揪心的答案。
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教授德米特里建议,尽管欧美对俄制裁对中国没有约束力,但由于中国企业对外结算时习惯于美元、欧元,这就需要中国投资者加深对俄罗斯相关的跨国税务、法律等业务的认知,强化尽职调查,创新结算渠道,学会运用豁免制裁,降低汇率风险,最终避免或减少相关制裁措施对中企的不必要影响。(作者王文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)
文章来源:《经济论坛》 网址: http://www.jingjiluntan.cn/zonghexinwen/2022/0918/740.html